水族箱养鱼正确使用硝化细菌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硝化细菌不清楚是什么 饲养观赏鱼建立硝化系统肯定离不开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咱们饲养观赏鱼都逃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想必新老鱼友对于硝化细菌都有一定的认知,为什么要说刚开始饲养观赏鱼的人也对硝化细菌有一定认知呢?因为只要你入了观赏鱼的坑,不管是鱼店还是鱼缸店的老板都有可能你推销硝化细菌商品。硝化菌是生物制剂,本身生产成本就高,再加上包装,以及销售环节,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是不可能很便宜的,那些的产品,是什么大家应该有数吧。贵的不一定好用,但太便宜的一定不好用! 误区二:硝化细菌只有开缸的时候才用 硝化菌不仅仅在开缸的时候添加,在日常的水质维护中,也应定期添加硝化菌。因为水族箱水体较小,无法象大自然那样通过强大的生物系统内部自我调节并保持稳定,水族箱的硝化系统比较脆弱,很可能因为一些微小变化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有机物的代谢出现波动,比偶尔喂食量变大,或者突然增加了几条鱼,都会造成水中氨、盐等的波动,如果这个波动超出了硝化系统的承受能力范围,就会发生水质急剧恶化,水质有毒物质浓度急剧上升,进而细菌大量,这进一步削弱了硝化系统的能力,如此循环造成硝化系统崩溃。我们经常会遇到有时突然缸里的水变得雾蒙蒙的,发白发浑,腥味变重,这都是微生物大量造成的。定期添加硝化菌,有助于帮助维护硝化系统的稳定,防止“一夜暴毙”等惨剧的发生。由于休眠硝化菌的活化需3-5天,因此不能等水质恶化时才加,建议定期添加,根据具体情况每1-2周添加一次即可。这样水中总保持有足够的硝化细菌,一旦滤材中的硝化菌减少或水质发生恶化,就可迅速补充并“投入战斗”。如果水质正常,多添加的硝化菌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此外,在缸内使用杀菌类也会造成硝化细菌的大量,施药一定时间后也需要及时补充硝化细菌。因此我建议日常应定期添加硝化细菌。
水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首先,直观的是通过眼睛看水是否清澈。好水的标准是清澈明亮,无灼烧现象。水中的细泡和肉眼可见的有机物很少。沉入鱼缸底部的粪便可在短时间内分解。如果鱼缸里的水太浑浊,肯定意味着水质不好。 第二,通过观察水泡,如果过滤出口周围或鱼缸表面有大量泡沫,或气泡未,鱼缸水质过多,即有机物分解过多,原因可能是短时间内喂加,或长期不换水,或鱼缸死鱼,或硝化系统薄弱,具体原因我不详细说明,此时需要换水。 第三,水质也可以通过鼻子的气味来判断。好的水,基本上闻不到气味,多有淡淡的鱼腥味,这是鱼粘膜分泌的正常气味,但如果鱼缸的水闻起来很强,甚至有淡淡的气味,那么,即使水看起来很清楚,也不好。
如何衡量生物滤材水族箱定做的性能好坏 (1)、水族箱定做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是生物滤材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劣质的生物滤材很容易掉粉尘,特别是开缸初期,鱼缸里面白蒙蒙一片。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水质不能清亮。许多打着日本产超级滤材幌子的劣质货,都有这种通病。 (2)、高有效孔隙度是衡量生物滤材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二。科学的定义是在滤材内部相互连通的空隙体积,与该滤材总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越高,表明水体通过滤材的能力越高,随之滤材承载硝化细菌的能力越高。这些滤材厂家会冠以,高科技烧结、腔孔多、表面积大、比重、透水性、扩散性、亲水性、水力滞留时间越长来形容。我相信用流体力学的有效孔隙度高来形容恰当,有效孔隙度越高,当然使用价值越高。 (3)、稳定的化学性质是衡量滤材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三。水族箱定做滤材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对水质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养过几年鱼的龙友会有切身体会。早几年的初级生物滤材陶瓷环、玻璃环有一个通病,就是会导致PH值长期居高不下。其实国内任何的饲养水体,龙鱼都可以适应,只要PH值稳定,即便PH值接近9,也照样活的很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高PH值,的确不适合养龙。弱酸性软水依然是养龙的选择。